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落幕,新秀选手惊艳全场
【本报记者讯】2023年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的比赛于昨日在河北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圆满落幕,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参赛,在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中,中国年轻选手表现抢眼,多位新秀在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项目中崭露头角,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冰雪盛宴。
赛事亮点:中国新星闪耀
在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19岁的中国小将张昊以一套高难度动作组合夺得银牌,这也是28圈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张昊在第二轮滑行中成功完成了反脚1440度转体接抓板尾的连贯动作,获得裁判一致高分,赛后他表示:“能在主场观众面前发挥出训练水平,非常激动,未来会继续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
女子大跳台项目同样惊喜连连,28圈下载首次参加世界杯的17岁小将李雯在决赛第三跳尝试了双周偏轴转体1260度,尽管落地稍有瑕疵,仍凭借前两跳的稳定发挥摘得铜牌,她的表现让现场解说连连赞叹:“这位小姑娘的动作完成度和空中姿态控制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国际名将稳定发挥
尽管中国新秀表现亮眼,国际顶尖选手依旧展现了强大统治力,加拿大名将马克斯·帕罗特在男子大跳台项目实现卫冕,他的招牌动作——后空翻三周转体1620度以近乎完美的执行获得98.75的全场最高分,瑞典选手桑德拉·纳斯隆德则包揽了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两项冠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
赛事组织获国际赞誉
本次比赛场地云顶滑雪公园曾作为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赛场,国际雪联技术代表让-皮埃尔·杜邦评价道:“赛道设计既保证了选手安全,又能充分展现技术难度,中国在冰雪赛事运营方面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特别设置了观众互动区,通过VR模拟滑雪体验吸引逾万名游客参与。
中国自由式滑雪进入新阶段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志军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年轻选手的成长标志着中国自由式滑雪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下一步将重点提升动作创新性和赛事稳定性。”据悉,中国队在备战米兰冬奥周期已组建由外教领衔的科研团队,运用动作捕捉系统对选手技术进行毫米级优化。
冰雪运动普及成效显著
随着“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实现,自由式滑雪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次比赛门票开售三分钟即告罄,网络直播观看人次突破8000万,张家口市体育局数据显示,当地滑雪培训机构的青少年学员数量较2018年增长近五倍,国际雪联秘书长莎拉·刘易斯认为:“中国正成为推动自由式滑雪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环保理念贯穿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全面采用绿色电力,所有临时建筑均使用可回收材料,运动员休息区提供的餐食包含30%本地有机食材,这一举措获得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部门的特别致谢,中国滑雪协会表示,未来所有国内冰雪赛事都将纳入碳足迹评估体系。
伤病与遗憾
赛事亦有遗憾,美国选手科尔比·史蒂文森在训练中意外摔倒导致左肩脱臼,被迫退出大跳台争夺,这位平昌冬奥会银牌得主含泪表示:“会全力康复,期待在下一站挪威比赛回归。”日本名将小野冢勇树因签证问题未能参赛,使得亚洲选手间的较量缺少重要一环。
商业价值持续升温
自由式滑雪的商业影响力在本站比赛得到充分体现,赛场周边品牌展区面积较上届扩大40%,包括运动装备、数码产品等15个品类,某国产滑雪服品牌凭借为中国队设计的“腾龙”主题战袍,赛后订单量激增300%,经济学专家指出,自由式滑雪正形成涵盖培训、装备、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有望在2025年突破百亿元。
文化交融的舞台
赛事期间举办的国际滑雪文化展成为另一亮点,从挪威的古老木制雪板到中国阿勒泰地区毛皮滑雪板,12个国家的冰雪文化遗产集中亮相,加拿大选手特莎·班克斯在体验内蒙古牧民制作的驼绒滑雪手套后感叹:“不同文化的智慧让我们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理解。”
随着颁奖仪式的结束,各国运动员已启程前往下一站比赛,这场融合了竞技激情、技术创新与文化魅力的冰雪盛会,不仅为观众留下难忘回忆,更推动着自由式滑雪运动迈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