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28圈官网综合性体育赛事,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我国运动员的卓越竞技水平,更成为检验各省市体育发展成果的重要舞台,在为期13天的激烈角逐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奋勇拼搏,共打破12项全国纪录,创造3项亚洲纪录,为中国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幕式彰显文化自信 赛事组织获广泛赞誉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举行,开幕式以“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巧妙融合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体育精神,通过高科技舞台效果与千人团体表演,向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盛赞中国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成功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

赛事期间,组委会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所有参赛人员均实行闭环管理,并定期进行核酸检测,未出现一例感染病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竞技赛场亮点纷呈 新老运动员交相辉映

本届全运会共设35个大项、409个小项,吸引了近1.2万名运动员参与角逐,在游泳、田径、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中,运动员们屡创佳绩,展现了我国体育的强大底蕴。

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

游泳赛场: 浙江队成为最大赢家,名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游出1分55秒00的佳绩,刷新亚洲纪录,年仅17岁的广东小将汤慕涵在女子400米自由泳中力压奥运冠军李冰洁,摘得金牌,成为新一代“蝶后”的有力竞争者。

田径赛场: 短跑名将苏炳添尽管未参加个人项目,但仍带领广东队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女子铅球项目上,巩立姣以20.35米的成绩轻松卫冕,展现了她在该项目的绝对统治力,跳远新星王嘉男以8.26米夺冠,预示着中国田径的未来可期。

举重赛场: 奥运冠军吕小军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81公斤级金牌,37岁的他28圈在线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冠军,而在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侯志慧以超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再次证明了中国举重的强大实力。

除了传统强项,本届全运会还增设了攀岩、滑板、霹雳舞等新兴项目,吸引了众多年轻选手参与,这些项目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全运会的竞赛内容,也为巴黎奥运会储备了人才。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与往届不同,本届全运会更加注重群众体育的推广,赛事期间,组委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包括马拉松、广场舞、太极拳等,吸引了数万市民参与,全运会还首次设立了群众赛事活动,让普通体育爱好者也能登上全国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闭幕式上表示:“全运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赛场,更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我们要以本届全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东道主陕西表现亮眼 下届东道主广东接棒

作为东道主,陕西省在本届全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获得19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六位,跳水名将杨昊在男子10米台项目中力压奥运冠军曹缘夺冠,成为陕西体育的新名片。

9月27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举行,随着会旗的交接,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式进入“广东时间”,广东省将携手香港、澳门共同承办下一届赛事,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举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

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彰显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与决心,从奥运冠军的稳定发挥到新星的崛起,从传统项目的巩固到新兴运动的推广,全运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推动着中国体育不断向前。

第十四届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

随着圣火的缓缓熄灭,第十四届全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但中国体育的奋斗征程仍在继续,让我们期待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体育盛宴!